close
最近英國準備要過復活節假期,大學也要迎來第二個學期的結束,趁這個時間來接觸一些課外讀物。今天來分享一下底層邏輯的讀後心得。
 
借用一下別人的書評,底層邏輯就是在這個世界發生的事件背後的脈絡,也就是前面說的遊戲規則,即使你看到的結果不同,背後的本質可能都是差不多的邏輯,規則固定不會改變,但情況不同卻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。
 
我常常在跟另外一半分享說,博士班學到的不只是學識上的知識,還有更多的是做事的方法。也常常覺得很多事情的本質是都一樣的,像是寫論文跟發在臉書粉絲頁的文章。這兩者的差異可以高到天差地遠,但我為何會說類似呢?
 
寫論文,就是要有趣的題目,有條理的描述研究結果。粉絲頁文章也是如此阿,不然怎麼會有專門的文章在教人寫標題,以及如何寫文案。所以,我常常把寫論文的那一套搬到粉絲頁。當然,專業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別,畢竟粉專的文章我想怎麼寫就怎麼寫,而論文是需要經過重重審查的。
 
另一件類似的事情是工作申請文件以及改學生的考卷。也許是身份的關係,或是努力的過程漸漸被其他人看到,有學生開始找我幫他們看申請文件。來的同學聽完我的方式後,都說從沒用這樣的角度去寫文件。而我的方式就是用改考卷的那一套,也就是要有marking criteria,不然你以為job discrition是寫好玩的?
 
還有一個相似的過程是置產與做實驗。對教授而言,置產的過程中有很多的變數,每次的買房雖然不同,但參數是可以去調整的。而這樣的過程叫做內生化。投資不該是外生性,因為那些是給定的,無法去變動的,只能靠大環境給。
 
當可利用的時間越來越少後,不同事件的加乘效果就應該要更加注意。舉例來說,像教授現在如果想變成棋靈王,除非遇到佐為不然應該很難。但是我可以用我本業的經驗來去發展臉書粉絲頁的經營,或是教導學生如何寫申請文件,甚至是投資副業。畢竟時間對人很公平,一天都只有24小時,怎麼用一套邏輯打通關,就又顯得更加重要。
 
#底層邏輯
arrow
arrow

    我們來聊聊英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