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中一中的事件引人熱議,究竟教學的模樣是如何呢?教學該不該像服務業一樣,可以有顧客滿意度,或者是問卷調查,藉此來調整教學內容來達到Active Learning呢?這個問題可以從很多面向去討論。我嘗試從在英國大學教書所遇到的事情去討論。以結論來說,我覺得應該是要有的,但誰能夠來填這個問卷呢?是那些engagement很高的學生,還有所有學生都可以呢?
舉餐飲業來說(沒有別的意思,只是筆者很想念台灣的食物),如果某個客人根本沒有來這一家店吃過東西,或者是店家跟你說該怎麼吃,該名客人也不完全遵照店家的方式,卻留下一星的負評。那麼到底是店家的問題,還是這位客人的問題呢?
有些學生的出席率非常低,就算我們準備再好吃的菜餚,不來吃也是嚐不到。一月底時因為考試的到來,開始有許多學生寄email來問我們該如何準備考試。有些學生連課程名稱都沒告知,無來由的就是一封來信,但明明這些資訊都可以上課程的網路平台上找到。每個授課者都會被要求提供Assessment Brief,裡面會提到這堂課要如何準備考試(有些課是報告)。除此之外,我在每一次的討論課中都會討論題目,而且告訴學生該如何準備。
由於2020轉線上課程的緣故,教授們以及學校都另外準備了更多的教材來因應疫情的衝擊。教授們需要另外撥出時間來錄製lecture影片,商學院還特地打造了一間錄音室。但有學生反映講話速度太快,我心想不是可以調慢速度嗎?但為了讓學生能更有效地學習,我們還已經提供了哪一本教科書,幾頁到幾頁,如此的準備周到,依然有些學生還是依然覺得我們沒有把課程內容講清楚。在詢問下才知道,原來已經缺席好幾堂討論課了。另外,我們會把討論題的解答在一個禮拜前上傳,為的就是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準備討論課。但來參與討論課的學生當中,還是有些人連題目也沒看過。甚至直到考試前一天,我還收到email問說,我們是否能夠提供解答。儘管我們放上了許多資源在網路平台上,但如果學生不去點擊,似乎也無可奈何。
如果學生不來學校上課,那究竟實體課的意義又在哪裡?雖然我一直很想要做到互動式教學,我在上課的時候還會使用一些手機上的應用程式讓學生可以去投票,表達他們對於答案的想法,而不用再透過傳統的舉手發問及參與。有來上課的同學在問卷中都表達出對於互動式教學的喜愛,但對於那些沒來上課的學生,究竟要如何讓他們達到互動式教學呢?為了達到Asynchronous Teaching,我在教學平台上也放上一些學生自己可以練習的題目,這些題目跟我在上課時採用的概念一樣,但就算已經做到如此了,依然還是有些學生根本連看也不看。
我們在疫情下嘗試改變我們的教學方式,也依然在改進我們的教學品質。我個人認為現在教學的模樣已經跟我在求學時有很大的不同,但如果學生的engagement如果無法提升,那麼再全面的教學評鑑也反應不了學生的需求,再好的教學品質也幫助不了學生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