飛機英國London (Stansted) (STN)-盧森堡Luxemburg-£20.38 (Ryanair)
布拉格巴士(上車插打票機)最便宜班次多,出機場大門口就是公車站,官網建議公車路線
大公宮殿 (Groussherzogleche Palais):大公宮殿是盧森堡大公的官邸和辦公場所,自 1572 至 1795 年,這裡是盧森堡第一個市政廳的所在地,後來成為大公與其家人專屬的宮殿。
盧森堡聖母大教堂 (Kathedral Notre-Dame):是一座羅馬天主教教堂,建築外觀主要是哥德式風格,但也融入了文藝復興的色彩。大教堂自 1613 年開始興建,直自 1938 年才全部完成,耗時超過 300 年。
憲法廣場 (Place de la Constitution):憲法廣場內有座矗立的紀念碑,紀念碑頂端有個雕像,名為 Gëlle Fra,在盧森堡語中是「黃金的女人」之意,主要是為了紀念世界大戰和韓戰中英勇犧牲的士兵們。Gëlle Fra 手持桂冠,象徵將榮耀加諸於國家。
阿道夫橋 (Adolphe-Bréck):阿道夫橋是為紀念大公阿道夫 (Grand Duke Adolphe) 而建,建造始於 1900 年。橋寬 17.2 公尺,共有四個車道,其中三個通往火車站,一個為公車專用道,兩旁還有人行道。
貝克地下要塞 (Casemates du Bock):最初建於963 年,之後幾個世界不斷擴建而成為完整的軍事要塞,全長 23 公里。要塞可以容納數千名士兵和馬匹,裡面還包括廚房、工作室、屠宰場、麵包店等,設施完備。
何大逼一段廢話快速了解什麼是「盧森堡地下要塞」:
反正就是在西元963年,有一個齊格菲伯爵建了一座碉堡,
之後幾個世紀不斷有人加強配備,最後就成為一個非常堅固的防禦系統。
因為太完善了,裡面不但可以容納數千名士兵和馬匹,
同時也設有工作室、廚房、麵包店和屠宰場等設施,完全就是迷宮版的防空洞。
後來由於盧森堡決定走中立路線,必須拆除要塞,
花了16年才慢慢將這裡的軍民撤離完畢。
但是因為可能會毀壞城市結構,所以也沒有真的拆掉這些浩大的碉堡,
而是改成開放給大眾參觀,並且被列為世界遺產。
盧森堡的歷史是從中世紀修建碉堡開始。碉堡建成之後,附近開始逐漸發展為城鎮。由於戰略位置重要,盧森堡經常轉手不同國家,直到19世紀才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。語言系統相當多元:口語溝通用盧森堡語,一般書寫用德語,更正式的文書則使用法語。整個國家的面積十分迷你,跟北北基比起來再大一點,但是GDP經常是世界最高,歷史地位更是響叮噹:
是歐盟創始會員國、是歐洲的首都、也是歐盟之父Robert Schuman出生地,
讓我可以歐洲趴趴走的「申根公約」更是在盧森堡東南方的申根簽屬。
以上這段話連我自己打完還是不太懂,如果有盧森堡人可以用中文解釋那就太好了!
但是我對於這段說明印象相當深刻:
現在的盧森堡可說是無邊界的歐洲之國,市區看到的人有2/3是每日往返的跨國通勤者。
突然覺得高鐵一日生活圈實在是太小鼻子小眼睛了。
平平都是「戰略位置重要」,台灣揪竟算不算有善加利用這個特點呢?
Chemin de la Corniche
被盧森堡作家貝堤.韋伯(←他是誰?)形容為「歐洲最美麗陽台」的康尼徐走廊,是一條昔日要塞的城牆走道。由於過去的要塞屏障都已被清除,因此清澈的溪流、河谷對岸名為Grund的小鎮,與Rham高地上的堡壘都清晰可見,寧靜的氣氛與岩壁上方熱鬧的舊市區迥然不同,可說是一處自然的畫廊。
Chamber of Deputies of Luxembourg
Chambre des députés
宮殿在名義上是大公的居所,但其實大公一家人是居住在城外的一座城堡(Berg Castle)內,目前宮殿主要是作為大公辦公之用,若是看到宮殿主樓升起國旗,就表示大公正在宮殿中。
以上部分資訊來自網路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