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最新旅遊資訊請參考臉書粉專:常常永永x英國生活分享
UCL
天氣冷到鴿子都縮起來了
終於來到大英博物館(的後門)
人氣超高的復活島雕像
也有在電影'博物館驚魂夜'中出現
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,目前展出800萬件藏品。
因為場地限制,還有大批藏品尚未展出。
規模最大的博館竟然還有場地限制,藏品真是誇張多。
羅塞塔石碑(英语:Rosetta Stone,又譯為羅塞達碑),是一塊製作於公元前196年的花崗閃長岩石碑,
原本只是一塊刻有古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(Ptolemy V)詔書的石碑,
但由於這塊石碑同時刻有同一段内容的三種不同語言版本,使得近代的考古學家得以有機會對照各語言版本的內容後,
解讀出已經失傳千餘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義與結構,而成為今日研究古埃及歷史的重要里程碑。
羅塞塔石碑最早是在1799年時由法軍上尉皮埃尔·弗朗索瓦·札維耶·布夏賀(Pierre-François Xavier Bouchard)
在一個埃及港灣城市羅塞塔(Rosetta,今日亦稱為拉希德)發現,
但在英法兩國的戰爭之中輾轉到英國手中,自1802年起保存於大英博物館中並公開展示(參考維基百科)。
但當時人超多,看個一眼就離開了。
最後就是用正門當作今天的結束
路線圖:
倫敦大學亞洲與非洲研究學院 (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, University of London),簡稱為倫敦大學亞非學院 (SOAS, University of London)。學院擁有逾一世紀的創校歷史,前身為成立於1916年的東方研究院校 (School of Oriental Studies),並於1938年成立非洲研究中心 (Centre for African Studies),進而命名為亞非學院,並於1941年取得大學資格。亞非學院為歐洲區唯一一所專職於研究亞洲、非洲、中東地區的高等教育機構,致力於解析世界紛爭與地區主義的原因,於理解的同時亦重視亞洲、非洲、中東為全球不可或缺之區域的原因。
亞非學院位列倫敦大學體系之一 (University of London),多年維持專業領域的學術地位,為倫敦區學術研究的先驅之一,提供獨特的語言獎學金、以及專業的學術培訓課程,同時著重於區域性語言與文化發展、亞非與中東社會研究,於英國當地商業、傳媒中心、藝術文化具有影響力,進而栽培出眾多傑出校友,包含: 國家領導者、政治家、大法官、諾貝爾獎得主、新興市場領導者等。
學院每年招收逾八千名學生 (近半數為研究生),包含逾三千名遠距教學的學生;學院聘請逾三百位學術教師,擁有全球最具規模的亞非與中東專業研究團隊,教師著重於民主與社會發展、人權與法律解析、宗教與貧瘠區域研究,以創新的教學手法,獲得高達九成的教學滿意度,位列倫敦區教學滿意度之冠。
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位於倫敦市中心的布盧姆茨伯里區 (Bloomsbury),該區域於十七世紀發展為上流社會的生活區,並以優美的花園廣場而聞名,為眾多時尚藝術、文化教育、醫學的匯集地,擁有豐富的學術資源,同時瀰漫學習的理想氛圍。大學校區名為羅素廣場校區 (Russell Square Campus),擁有優越的學術環境優勢,鄰近眾多著名景點,包含: 大英圖書館、大英博物館、牛津街購物區、圖驣漢姆法院街。
[取自網路資料]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